減塑大進展!聯合國決議制訂《全球塑膠公約》,成歷史性一刻
什麼是《全球塑膠公約》?通過制定的意義是?
    目前全球每年生產高達 4 億噸塑膠,若按照現況持續,2040年的塑膠生產量將成長一倍,其中每年至少有 1,100 萬噸塑膠流入海洋,這除了危害海洋生物及整個食物鏈,最終更會回到人類身上。值得關注的是,大部份塑膠的源頭正是化石燃料產業,可說是「同步加劇氣候危機」。
因此,綠色和平極力呼籲聯合國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《全球塑膠公約》,從塑膠的生產、消費到棄置的週期,都有規範和標準可循。2022 年 3 月 2 日,聯合國環境大會(UNEA 5.2)決議確立公約,這是全球環境的重大好消息!此公約將涵蓋源頭減廢,而非只規管回收再利用,且兼具法律約束力,正是綠色和平與全球數百萬環境守護者的共同訴求。
    綠色和平美國辦公室全球塑膠專案負責人 Graham Forbes 表示:「聚首奈洛比的各國領袖,聽見了全球數百萬人對於終結塑膠污染危機的訴求,並明確指出從『開採化石燃料』到『棄置一次性塑膠』的整個生命週期,正構成危害人類與地球的污染。這次是向石油巨擘與消費品牌施壓,要求降低塑膠用量、轉向重複填裝(refill)與重複使用(reuse)商業模式的重要一步。綠色和平與合作團體將會繼續致力解決塑膠污染,讓您我共享清新空氣與穩定氣候的世界。」
下一步關鍵:監督公約協商,盼2024年落實
   通過決議後,仍有許多程序需要進行,下一步將是成立一個「政府間談判委員會」(Intergovernment Negotiating Committee),商議條文細節。第一輪的協商預計在 2022 年底前完成,並爭取在下一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前提交進度報告,最終目標是 2024 年落實文本。
從現在到落實公約期間,綠色和平全球團隊將持續監督,並加強向各國代表倡議,確保公約的承諾「貨真價實」,包括確實地推動重複使用系統,而非以錯誤方案(例如,選擇無法在自然環境分解的「生物可分解塑膠」取代一般塑膠)蒙混過關,同時也須保障深受塑膠污染所害的群體和勞工(例如接收「海外垃圾」的國家)的權益。
    這項歷史性的減塑里程碑得來不易,過去數個月來,綠色和平與「解開塑縛」(Break Free From Plastic)減塑聯盟號召數以百萬計的公民連署,凝聚解決塑膠污染的強大民意,更在網路發起行動,於會議期間以公民力量促請各國代表通過制訂《全球塑膠公約》。因此迎來好消息,是屬於全球公眾的勝利!
然而,臺灣在此全球大趨勢下,塑膠使用量卻每年不斷上升,目前的污染治理和經費分配,竟停留在清潔海岸、截斷河川垃圾、更新焚化爐等末端處理的狹隘思維。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唐安表示:「我們認為塑膠污染不該只是海保署或環保署單一部門的事,經濟部、衛福部也不能袖手旁觀,必須在這幾年內通盤檢視臺灣的塑膠使用狀況,儘早協助業者轉型,避免讓臺灣的產業落後於國際之外。」

資料來源:

https://www.greenpeace.org/taiwan/update/29693/%e6%b8%9b%e5%a1%91%e5%a4%a7%e9%80%b2%e5%b1%95%ef%bc%81%e8%81%af%e5%90%88%e5%9c%8b%e9%80%9a%e9%81%8e%e5%88%b6%e8%a8%82%e3%80%8a%e5%85%a8%e7%90%83%e5%a1%91%e8%86%a0%e5%85%ac%e7%b4%84%e3%80%8b%ef%bc%8c/

News 01